高雄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,在泌尿科門診,常會遇到年輕的父母親帶著幼兒求診,因為在學校的健康檢查說,有包皮過長或是包莖現象,及詢問是否需要割包皮嗎?在猶太教及回教宗教信仰的國家,割包皮的比例十分地高,而在美國割包皮雖然與宗教無關,但比率也是很高。

但近年來,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宣布並不鼓勵嬰兒一出生就割包皮。

蔡秉儒醫師說,其實包皮對龜頭有保護作用,而且幾乎每一位嬰兒及幼兒包皮與龜頭多少都有沾黏的現象,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,也無法將整個龜頭及冠狀溝露出。但等長大些,約到了3~5歲就開始可以嘗試將包皮往下拉,試著露出龜頭及冠狀溝,以便清洗,避免包皮垢的堆積及發炎。到了約10歲左右,若包皮開口太小也就是包莖的現象,或是包皮真的太長,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時,這時,泌尿科醫師可能就會建議是否考慮接受包皮環切手術。

circumcision-1.jpg  

蔡秉儒醫師指出,其實割包皮與否,各有優缺點:
1.較易清潔,減少包皮或龜頭感染機會。
2.可以
降低陰莖癌、配偶子宮頸癌的機會。
3.對於讓龜頭較不敏感,增強性能力及持久方面,這一點倒是沒有定論
4.對於預防性病及愛滋的感染,也是毫無助益
但是門診中倒是有些病患因為割了包皮後,主觀地認為陰莖及龜頭變大了,也較有自信,但醫學上並無此定論。

割完包皮,日後若陰莖外傷或是尿道下裂,就少了手術重建的材料。手術期間,可能會有出血,術後暫時性腫漲,傷口感染副作用。極少數人有易結痂體質,造成龜頭尿道口狹窄或手術疤痕過於明顯。

蔡秉儒醫師建議,確實需要割包皮的病患,一般建議約在10歲左右再執行,避免因年齡太小,得承受全身麻醉的風險,並且易造成幼小心靈的創傷與恐懼。但實際情況仍建議在門診與醫師充份溝通與了解後,再行決定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泌尿科蔡秉儒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